2008年,该书出版了新版,这次由荷兰记者卡尔·哈默·卡特(Karl Hammer Kaatee)执笔。虽然封底承认舒普的文本已被揭露为伪造,且西德尼·瓦尔堡(Sidney Warburg)从未存在过,但冯·帕彭自传中的一段引文却立即提供了“证据”,证明该文本必定是真实的。
1983年,埃克哈德·弗兰克-格里克施(Ekkehard Franke-Gricksch)以《希特勒的融资方式——悉尼·沃伯格(Sydney Warburg)关于第三帝国国际金融家的遗失文件》为题发表了这份伪造的文本,并在其中添加了自己的评论和客座撰稿,旨在证明文本尽管遭到各种反对,但仍包含一定的真实性。
许多人参考了《沃伯格报告》的原文或桑德雷格的变体,比如安东尼·萨顿,他在《华尔街与希特勒的崛起》中使用了各种值得怀疑的观点,试图证明原文中一定有某些内容。
在《被贬谪者》中,德斯·格里芬引用了安东尼·萨顿的话,·内尔茨的帮助。内尔茨将舒普的版本翻译成了德语,并在弗兰克-格里克施的书中“证明”了原版的真实性。而弗兰克-格里克施则在他的书中推荐了德斯·格里芬的《被贬谪者》。
E. Carmin 还在《黑色帝国》中讨论了沃伯格报告,他倾向于 Sutton 和 Sonderegger 的观点,并认为该文件是真实的。希特勒创造了所谓的奇迹。他创建了人民国家,保障了充分就业,并给所有人带来了繁荣。世界屏息以待;战争是摧毁这一奇迹的必要手段。“经济奇迹”一词正是在当时而非战败后被创造出来。这算奇迹吗?奇迹的发生是因为不再服务于人民,而是服务于国际银行家,也因 电报数据 为国家摆脱了腐败。此外,国家不再受任何党派束缚;取而代之的是,最优秀的人才被用在了合适的岗位上——为了人民的利益,而不是为了华尔街的利益。
1933 年 1 月 30 日,在经历了几届独裁内阁(使用紧急条款)之后,帝国总统保罗·冯·兴登堡恢复了宪法惯例,任命选举获胜者为总理。此时的德国一片混乱。国家濒临崩溃;大约有 1350 万人失业且只能短期工作,经济濒临崩溃,农业濒临崩溃,贸易和工业处于停滞状态,航运也处于停滞状态。在 1935 年之前的极短时间内,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,几乎实现了充分就业!同样在 1933 年上台的所谓民主党人罗斯福,尽管条件要好得多,却根本没能取得任何可比的成就。得益于罗斯福的战争政策,美国经济在 1941 年后才开始繁荣。